• <menu id="g2ikk"></menu>
    <table id="g2ikk"><table id="g2ikk"></table></table>
  • 首頁>圖片新聞

    “喜迎二十大 家和萬事興”齊魯好家風主題展①
    先賢家風

    來源:山東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時間:2022-05-25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我省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的若干措施,弘揚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優秀家教家風,展現新時代齊魯家庭文明風采,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婦聯等聯合主辦的“喜迎二十大 家和萬事興”齊魯好家風主題展近日啟動。展覽分“先賢家風”“紅色家風”“時代家風”“廉潔家風”四個版塊,采用215幅圖片、2萬多字講述了全國和山東43個優秀家風、廉潔家風故事。

      1.孔子: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鬃訌娬{以人為本,以孝為先,善事父母,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愛護??鬃拥慕逃枷胼x映史冊:他提倡有教無類,主張因材施教,實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出了眾多優秀人才。他通過教學活動整理古代文獻,為中國文化的繼往開來作出了巨大貢獻。

      不論在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中,從未有人像孔子一樣,一個人影響一個家族的千年興盛,一個人鑄造一個民族的文化品格??鬃拥淖迦藗鞒?500余年,號稱“天下第一家”,迄今已繁衍82代。族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1999年開始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孔氏家族修譜,全世界范圍內孔子后人已達三百萬人。

      《尼山致禱》:尼山原名尼丘山,一代圣人孔子誕生在這里。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揚遐邇。

      《俎豆禮容》:俎豆,常用在盛大的祭祀典禮上?!岸Y容”則是祭祀的禮儀動作。相傳孔子五六歲時,觀看過一次郊祭會,印象很深,此后便時常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收集起來,扮演主祭人的模樣行事。母親顏氏問:“小孩子怎么玩這種游戲?”孔子說:“我這是在學習呢!”母親顏氏說:“你這么認真學習,難道長大了去做管廟的官嗎?”孔子仰起臉說:“我不做管廟的官,我要像父親那樣,做個人人敬仰的大夫?!?/p>

      《職司委吏》:孔子成年后,曾做過季孫大夫家的委吏,也就是管理倉庫進出賬目的小官,孔子做事認真,稱量、算數、記賬都很準確。

      《魯國大治》: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被魯國國君任命為中都宰(地方官)。通過一年的努力,孔子將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政績十分顯著。魯定公十一年,孔子正式擔任魯國大司寇,并在全國進行改革,魯國由此大治。

      《退修詩書》:孔子42歲時,魯定公當政,季孫氏僭越公室大臣們,掌握了祭祀、征伐等國家政事,孔子看不慣這種禮崩樂壞的局面,不求做官,專心修詩書,定禮樂。而此時的弟子門人卻越來越多了。

      《杏壇禮樂》:在山東省曲阜市孔廟的大成殿前,有一棵挺拔高聳的檜樹,相傳這是孔子與弟子們整理古代文獻的地方,序《書》、傳《禮》、刪《詩》、正《樂》、贊《易》,所以杏壇成為孔子萬世立教的第一圣地。

      2.曾子:以孝為本,內省慎獨

      曾子,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人(今有平邑縣和嘉祥縣兩說),春秋末年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被后世尊奉為“宗圣”。曾子主張修齊治平、內省慎獨、以孝為本的儒家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啟孟學之人,參與編制了《論語》,并著有《大學》、《孝經》等作品?!洞髮W》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身是治人的前提,目的是治國平天下。三綱八目成為后世封建政治倫理哲學的重要內容?!恫删站茨浮罚涸优e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是“二十四孝”之一。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子母親年老時因眼疾時常視力模糊,經孔子指點,于寒露上候(寒露節的前五天)單日單時,采陽面嘉菊花若干,晾干后用山泉水沖泡,外敷內用,不久,其母眼疾治愈。曾子用菊花治愈母親眼疾的故事,對后世影響頗深。每逢嘉菊盛開之時,當地人都要采菊奉獻給雙親作茶飲或作枕頭,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对託⒇i》:曾子的妻子上街去,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回來后殺豬給你吃?!痹拥钠拮觿倧慕稚匣貋?,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妻子勸阻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痹诱f:“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F在你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闭f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曾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3. 王羲之:敦厚退讓,修齊治平

      王羲之,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任秘書郞、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圣”,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出身于東晉名門望族瑯琊王氏,很早開始學習書法。他每天寫字,寫完后就在旁邊的水池洗毛筆,日復一日,水池被洗成了“墨池”。他在教育兒子時也非常嚴格。其子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書畫俱佳。因常受人夸贊開始驕傲,一日,王獻之問母親郗夫人自己還要寫多久書法,才能夠大成?郗夫人說:“你寫完了這院中18口缸里的水,字才會有筋骨?!闭峭豸酥难詡魃斫毯哇蛉说木慕陶d,讓王獻之有了后來的書法成就。

      關于王羲之注重家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王羲之與好友結伴前往奉化采藥,遇見兩兄弟因爭奪資財大打出手,弟弟竟將哥哥毆打致死?;丶液?,王羲之把自己的所見告訴兒子們,并寫下了“敦、厚、退、讓”4個大字,命他們日日臨摹,牢記踐行,世代相傳。

      作為“簪纓不替”的名門望族,根據《二十四史》記載,瑯琊王氏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共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方慶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士。這與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嚴格的家教門風有著重要的關系。漢末“臥冰求鯉”故事的主人公王祥臨終時留下了《訓子孫遺令》,要求族中子弟以“信、德、孝、悌、讓”為立身之本,瑯琊王氏家訓總訓也來自于此。

      4.顏之推: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顏之推,字介,出生于士族官僚之家,為南齊治書御史顏見遠之孫、南梁咨議參軍顏協之子。顏之推博覽群書,為文辭情并茂,身歷三朝,對世事滄桑、人情世故體會頗深,他鄙視士族的腐化無能,教育子孫要“少欲而足”,以技能立世。

      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被稱為“篇篇藥石,言言龜鑒”的家訓著作,對后世影響深遠。顏氏后人涌現出眾多出類拔萃之才,如唐朝注解《漢書》的顏師古,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至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可見《顏氏家訓》效用彰著。

      5.戚繼光:保國安民,忠孝廉潔

      戚繼光,山東登州(今蓬萊)人。明代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在東南沿海指揮抗擊倭寇十余年,掃清了橫行多年的倭患,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入犯十余年,保障了北方的安全。

      戚繼光出身于將門,父親戚景通文武雙全、忠心衛國、廉潔自律、生活節儉,對戚繼光有重大影響。戚繼光從小就喜歡遨游書海,熟讀經史子集,并對排兵布陣頗感興趣,立志長大后要報效國家,出征消滅賊寇,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詩句。

      戚繼光創作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兵書。

      戚景通對戚繼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也很嚴格。他曾問兒子長大了想干什么?戚繼光答:“志在讀書?!逼菥巴ㄕZ重心長地告訴他:“讀書的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潔’四個字的意義,否則就什么用處也沒有?!彪S后,令人把“忠孝廉潔”四個大字寫在墻壁上,讓戚繼光時時銘記在心,這更加堅定了他不追求享受、以天下大事為重的信念。

      后來,戚繼光成了十萬大軍的統帥,仍念念不忘父親的遺訓。他在《入關》詩中說:“少年好紙筆,長事閑行役。落落斷父書,為國空馳驅?!?/p>

      6.張守仁:大醫精誠,傳家有道

      張守仁,字立仁,明嘉靖萬歷年間以醫術鳴世,時稱“張一帖”。張守仁是新安名醫北宋張擴、南宋張杲的后裔。張守仁精研醫學,勤于實踐,歷經30余年反復揣摩、臨床驗證,終于研制出“十八羅漢”末藥,此藥由十八味組成,有疏風散寒、理氣和營、健胃寬中、滲濕利水的神效。

      “張一帖”世醫從張守仁起,傳承至今已歷經16代、450余年。該家族不僅傳承著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而且延續著嚴謹的家教、純良的家風。為了警示后世子孫,張守仁定下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16字家訓,并要求后世子孫銘記于心、遵行不悖?!皬堃惶奔易搴霌P祖國醫學文化,講述著詩書傳家、孝悌繼世的故事,詮釋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7.魯班教子

      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創造發明家。兒子伢子15歲時,魯班覺得應該讓他掌握謀生的本領了。結果學種田、織布、木匠,伢子都因為太苦太累半途而廢了。魯班拿出自己用過的斧子給兒子看,沒有一把不是磨凹了斧柄、磨禿了斧刃的。他耐心地對兒子說:“不嚴、不苦、不狠,能學好手藝嗎?我磨禿了一箱子斧子,你連一把斧子都沒有磨到這樣的程度,就想打退堂鼓了嗎?”伢子聽了父親的話,深感慚愧,重新回到師傅那里去,不怕苦累,終于學成了木匠手藝?!棒敯嘟套印庇欣碛泄?,適時加以引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8.孟母教子

      孟母教子的故事曾廣為流傳。小時候的孟軻對學習不感興趣,非常貪玩。一天,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孟母問他:“學習怎么樣了?”孟軻回答:“ 和過去一樣?!泵夏改闷鸺舻都魯嗔丝棽紮C上正在織的布,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割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將來成大事。如果小時候就荒廢了學業,將來怎么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呢?你既然不想好好學習,我整天辛辛苦苦地織布干什么?”孟軻聽后慚愧不已,此后,每天勤學苦讀,終于成為天下名儒。

      9.孔融讓梨

      《后漢書·孔融傳》:“(融)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墒亲谧迤嬷??!笨兹谛r候把大個的梨讓給哥哥,小小年紀就知道做人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翱兹谧尷妗钡墓适铝鱾髑лd,他成為懂得謙讓、團結友愛的典范。

    黄色电影哪里看
  • <menu id="g2ikk"></menu>
    <table id="g2ikk"><table id="g2ikk"></table></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