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g2ikk"></menu>
    <table id="g2ikk"><table id="g2ikk"></table></table>
  • 首頁>媒體聚焦

    不斷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發布時間:2022-03-01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擔負起廉潔文化建設的政治責任,把廉潔文化建設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布局進行謀劃,建立廉潔文化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如何結合歷史文化、社會心理知識來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本期圓桌論壇就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以文化建設涵養清廉黨風 

      在全面從嚴治黨進入第10個年頭,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標志著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工作進入新階段。新時代廉潔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為政以德”思想一脈相承。據《史記》記載,歷史上出現過三種治理境界:春秋時子產治理鄭國,通過嚴密的法律和監督機制,達到為政“不能欺”的境界;戰國時西門豹治理鄴縣,通過設置嚴厲的法律制度,達到為政“不敢欺”境界;春秋時孔子的弟子宓子賤治理單父,將孔子所倡導的仁義忠恕與治理之道相結合,達到為政的“不忍欺”境界。西門豹的“不敢欺”、子產的“不能欺”與宓子賤的“不忍欺”,與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中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既表現出我黨的治國理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接續,又反映出從歷史經驗中汲取執政智慧的自覺傳承。

      縱觀歷史,凡有升平之世皆得益于以道德標準訓誡士大夫、教化人民,使其各安其位、各守其德,從而以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來保障政治的清明與社會的安定。以唐為例,太宗李世民曾令魏征等人編纂《群書治要》,將隋唐以前歷代帝王治國理政的興衰史囊括其中,擷取經史子部有關修齊治平的精要匯編而成,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國安邦”,創建“貞觀之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智慧源泉,成為歷代君王、輔臣和各級官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科書,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智慧也成為今天中國共產黨人治黨治國的重要思想資源。

      中國歷史上的治國之道在于禮法合治、德主刑輔,而為政之要則在于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道德人格的形成生發于內心,琢磨于行動,浸潤于日用,熏習于環境,這個過程就是文化的功能?!兑庖姟分刑岢龅牧疂嵨幕ㄔO的路徑,正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用積極健康黨內政治文化引領廉潔文化建設。如此一來,“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民心所向,眾志成城,必將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秦露)

      清除文化土壤雜質保持清廉政治本色 

      廉潔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它的建設要從培育有營養的土壤也就是風清氣正、向陽而生的工作、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環境入手。熟人社會、人情社會是我們傳統的文化氛圍。在這塊土壤上,播撒著我們稱之為互惠、感恩、回饋的種子,今天的利他往往蘊藏著明天的利己。尤其是當互惠這一熟人社會的傳統仍然被視為“美德”,給親朋好友幫忙等各種尋租行為都找到了“道德合法性”。案例表明,能夠很明顯地看到所謂潛規則大多依附于人際關系,人際的“友情”發揮著溫水煮青蛙的作用,使得某些“道德行為”容易突破法律底線。

      社會競爭激烈的直接表現往往是公眾焦慮感、不安全感的提升,它觸動了人類害怕被群體排斥的神經,在熟人社會中它涉及到你我的尊嚴。怕被人看不起,似是一種普遍心理,“有面子”成為得到他人贊賞的他評指標,“沒面子”也就上升為失敗者的標簽符號,并因此缺少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如何獲得面子,除了個人努力獲得社會聲譽之外,有些人贊同用權力、金錢、社交圈等資源的擴張來證明自己在群體中的價值。個別領導干部“渴望”被圍獵的心態及逐權逐利行為的背后,事實上反映著文化土壤中的雜質在發生作用。當特權在競爭中獨占鰲頭的時候,它與面子實現了完美的統一,這不僅加劇競爭與內卷,而且理所當然地在社會比較中令急功近利者失去了罪惡感。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皺嗔Ψ窒怼笔俏覀兾幕瘋鹘y中的糟粕。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樹立什么樣的權力觀,如何認識權力、怎樣對待權力、為誰行使權力,是關系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黨員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時刻牢記手中掌握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也就是“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但現實中,這種正確的權力觀被一定程度扭曲,有些人將其演變成“權為權所賦、權為己所用”。如此,“權力分享”就可能演變成心理綁架般的“責任”,也可能異化為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的現象。很多人不理解,不少貪官的財富幾輩子都花不完,甚至有的家財萬貫卻日常節儉。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它來自于因缺少自信和對今后的信心而產生的過度補償。

      心不定則慮,志不堅則怠,支撐一個黨員干部清正廉潔的基石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黨性覺悟。只有扭住“不想”這個根本,才能在實踐中增強主動覺察、辨識、剔除文化土壤中雜質的素質和能力,才能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作者: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馬皚)

      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實起來強起來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系統施治、標本兼治的重要舉措。在強化“不敢”、增進“不能”的同時,抓住“不想”這個根本,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做到自覺抵制腐敗、杜絕腐敗、遠離腐敗,體現的正是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有利于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綜合功效,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重點在夯實黨員、干部清正廉潔的思想根基。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以理想信念強基固本,以先進文化啟智潤心,以高尚道德砥礪品格。要強化理論武裝,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以理論上的堅定保證行動上的堅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證用權上的清醒;用革命文化淬煉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特別是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契機,注重發掘總結黨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歷史和經驗,傳承黨的廉潔基因,厚植廉潔奉公文化基礎;培養廉潔自律道德操守,引導領導干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發揮廉潔教育基礎作用,強化形勢教育、紀法意識、警示震懾、示范引領,養成紀律自覺,知邊界、明底線;要在全黨全社會營造和弘揚崇尚廉潔、抵制腐敗的良好風尚,清除腐敗滋生的文化土壤。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關鍵在久久為功抓好落實。廉潔文化建設難在持之以恒,成在久久為功,需要虛功實做、綿綿用力、鍥而不舍。各級黨組織要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高度,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實抓好,為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提供重要支撐。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廉潔文化建設的政治責任,理順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格局,把廉潔文化建設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布局進行謀劃,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精神文明創建考評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鼓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推廣有效做法經驗,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勤廉從政,不斷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作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  王鵬)

    黄色电影哪里看
  • <menu id="g2ikk"></menu>
    <table id="g2ikk"><table id="g2ikk"></table></table>